學院要聞

學院要聞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我院常務副院長呂海波教授入選廣西第十四批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

作者:淩日飛 責任編輯:淩日飛   編輯:   發布時間:2012-03-21 00:00   閱讀次數:[]

作者:淩日飛 責任編輯:淩日飛發布時間:2012-3-21閱讀次數:630日前,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廣西第十四批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名單的通知》(桂政發〔2012〕19号),我院常務副院長呂海波教授入選,本次入選人員全區共32人。

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 的實施為全面貫徹全國、全區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強我區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促進優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成長和加強學術技術人才梯隊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十一屆全國西部高校9728太阳集团首页院長會議常務副院長呂海波教授(中)帶領與會代表參觀我院實驗室

呂海波教授簡介:

男,197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獲岩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廣西力學學會理事、廣西系統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分會理事。

呂海波教授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為研究生開設了《斷裂與損傷力學》、《非飽和土土力學》、《人工神經網絡》等課程,為本科生講授《土力學》、《基礎工程》、《工程地質》等課程。先後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1項、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3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3項,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其他橫向項目30餘項。

研究方向涉及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及應用、非飽和土力學、土的微觀結構及變形機理、混凝土損傷及測試等。在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方面,對軟土結構性的成因及微觀結構進行了研究,提出孔隙破損勢的概念并定義了土體結構性損傷變量,應用于土體的變形模拟;對脹縮性土在幹濕交替環境下的力學性狀及破壞機理進行了研究,提出利用疲勞累積損傷來描述脹縮性土強度衰減的方法,并應用于膨脹土及粘土邊坡及地基承載力的評價。在混凝土損傷研究方面,根據三維Voronoi圖形原理建立了混凝土三維骨料随機分布模型,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混凝土細觀損傷對物質擴散的影響,并應用于混凝土的耐久性評估;利用聲發射技術對鋼筋-混凝土的粘結性能進行了研究,對不同破壞階段的聲發射信号特征進行了分類,提出了破壞預警方法,目前已應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損傷檢測。

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SCI、EI和ISTP收錄14篇。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