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要聞

學院要聞

首頁 >> 學院要聞 >> 正文

喜訊:我院常務副院長呂海波教授榮獲第十一屆廣西青年科技獎

作者:淩日飛   編輯:   發布時間:2011-11-07 00:00   閱讀次數:[]

作者:淩日飛發布時間:2011-11-7 21:52:38閱讀次數:388近日,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組織部、廣西壯族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下發文件《關于授予王紅強等3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第十一屆廣西青年科技獎的決定》(科協組字[2011]8号),我院常務副院長呂海波教授榮獲第十一屆廣西青年科技獎。此次我校獲該獎項2名,其中1名為我院呂海波教授獲此殊榮。據悉此次,經專家評委認真評審和第十一屆廣西青年科技獎評審領導小組審核,全區共3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榮獲第十一屆廣西青年科技獎。

呂海波教授簡介:

呂海波,男,1973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2002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武漢岩土力學研究所,獲岩土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現為廣西力學學會理事、廣西系統工程學會理事、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地下工程分會理事。

呂海波教授長期從事教學科研工作,先後為研究生開設了《斷裂與損傷力學》、《非飽和土土力學》、《人工神經網絡》等課程,為本科生講授《土力學》、《基礎工程》、《工程地質》等課程。先後承擔國家重大基礎研究前期研究專項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教育部重點科研項目1項、廣西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3項、廣西自然科學基金3項,廣西教育廳科研項目1項,其他橫向項目30餘項。

研究方向涉及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及應用、非飽和土力學、土的微觀結構及變形機理、混凝土損傷及測試等。在特殊性岩土的工程特性研究方面,對軟土結構性的成因及微觀結構進行了研究,提出孔隙破損勢的概念并定義了土體結構性損傷變量,應用于土體的變形模拟;對脹縮性土在幹濕交替環境下的力學性狀及破壞機理進行了研究,提出利用疲勞累積損傷來描述脹縮性土強度衰減的方法,并應用于膨脹土及粘土邊坡及地基承載力的評價。在混凝土損傷研究方面,根據三維Voronoi圖形原理建立了混凝土三維骨料随機分布模型,在此基礎上研究了混凝土細觀損傷對物質擴散的影響,并應用于混凝土的耐久性評估;利用聲發射技術對鋼筋-混凝土的粘結性能進行了研究,對不同破壞階段的聲發射信号特征進行了分類,提出了破壞預警方法,目前已應用于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損傷檢測。

在國内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SCI、EI和ISTP收錄14篇。獲得廣西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八屆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優秀論文三等獎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