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下午,社會實踐團隊參觀了湘江戰役指揮舊址紅軍堂。紅軍堂原名三官堂,曾因供奉着天官、地官、水官而得名,後因朱德、彭德懷等人在此指揮紅軍突破敵人的第四道封鎖線,它成為了湘江戰役指揮所舊址。文革時期,一位中學老師為了保護三官堂不被紅衛兵毀壞,用紅紙寫上“紅軍堂”三個大字粘貼在三官堂上,從此紅軍堂的名稱就一直沿用至今。
紅軍堂裡擺放蓑衣、大刀、手榴彈、草鞋、槍支等,這些東西雖然是當年湘江戰役時紅軍的裝備的仿制品,但從這些物品上卻能感受到當年紅軍條件之辛苦,武器之簡陋。從紅軍堂的記載上,團隊成員們具體了解到湘江戰役的相關内容,深切而直觀的了解到中國工農紅軍在湘江戰役中所付出的代價是多麼慘重,慘烈的湘江戰役,熱血浸紅湘江水。“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吃湘江魚”。它使團隊成員們更深刻的了解到紅軍精神,更深刻的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團隊成員參觀紅軍堂

紅軍堂的管理人員在船上向團隊成員講述紅軍堂的過往

紅軍堂前的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