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下午,“絲路北部灣,土建行在前”社會實踐團隊到中馬欽州産業園區調研。此次調研活動受到了園區管委會社會服務局張建德副局長親切接待,由他為我們介紹園區的開發建設情況。
當我們抵達管委會辦公樓時,映入眼簾的是整個欽州市包括欽州港、保稅港區、中馬産業園在内的巨大沙盤,通過沙盤以及園區宣傳片,張副局長生動的向我們說到,中國-馬來西亞欽州産業園區是一個集工業、商業、居住三位一體的産業新城,與馬中關丹産業園區共同開創“兩國雙園”國際産能合作新模式,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先行探索和積極實踐,而園區按照“政府搭台、園區支撐、企業運作、項目帶動、利益共享”的合作模式,建成高科技、低碳型、國際化的工業園區,使之成為中馬兩國經貿合作的标志性項目和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合作新的典範。
接下來團隊考察的第一站是中馬鑫得利光電科技生産與研發基地。據基地接待負責人介紹,基地主要研發生産制造通信業零件及3D曲面熱彎機、3D曲面熱彎玻璃等。其中3D曲面熱彎機由基地自主研發制造,突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在其研發最新的3D曲面熱彎機獲得了瑞士日内瓦國際發明獎銀獎。
第二站團隊來到了農民安置房紅樹林小區。在小區的前面,我們發現了一個與安置房建築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築物——“老家”。張副局長說到,“老家”不僅是老百姓祭祖的地方,更是一個農村農民博物館,是用來表達老百姓的思鄉之情和保存老百姓的傳統文化的地方,園區在拆遷安置方式上充分發揮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先解決老百姓的就業與居住問題,再進行舊房的拆除。
最後我們來到了廣西慧寶源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由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入選者、美國耶魯大學歸國學者周骅博士于2013年創建。慧寶源生物醫藥産業基地占地面積約500畝的整體項目規劃,項目包含了現代中藥、1類新藥制劑的規模生産平台,國家級抗腫瘤藥物工程中心實驗室和協同創新的生物醫藥産業園區的配套服務設施。接待負責人為我們重點介紹正在臨床實驗的1類抗癌新藥曲沙他濱。同時,“曲沙他濱”是繼1987年桂林南藥與屠呦呦聯合研發“青蒿琥酯”以來,廣西在新世紀以來獲批的第一個1.1類新藥。
經過下午的參觀考察,團隊成員深刻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是帶動地區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身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應該與時俱進,緊跟時代潮流,學好專業知識,為推動北部灣地區的經濟發展奉獻我們的力量。

師生在園區企業參觀

師生在中馬欽州産業園海浪廣場合影

園區社會服務局副局長張建德與師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