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下午,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情系漓江山水,共建美好桂林”實踐團對陽朔縣興坪古鎮漓江流段及周邊村落開展關于漓江生态的調研,旨在了解江邊自然和人文生态及水域水質基本情況,助力漓江生态環境保護及旅遊開發。
實踐團分成兩組開展調研,第一組負責以實際出發,設身處地感受漓江流域的環境狀況及當地有關部門治理措施的成效。從江景樓出發,一路邊撿拾并分類垃圾,邊觀察流域内江面漂浮物。據成員們觀察,漓江水光粼粼,青綠色的漓江水時緩時急,很少看見有漂浮物存在。在漓江著名景區——二十元紙币背景打卡處,一排排竹筏整整齊齊的排列在江邊上,幾隻竹筏井然有序地駛過,與以往擁堵的江面形成鮮明的對比,可見當地部門對于以往的亂象進行了強有力的整治,漓江的江貌的原真性得以保護。
另一小組成員負責采訪和調查遊客、當地居民及商家對于漓江生态保護的看法。據當地居民及商家的描述,漓江的水質變化主要受自然氣候影響,六月中上旬因為梅雨季節來臨,漓江進入汛期,水位迅速上漲,混合着江邊大量泥沙,緻使漓江水質渾濁,同時也對兩岸商戶及居民造成了一定經濟和财産的損失,随着季節性雨期結束,漓江水位恢複正常,水質也肉眼可見地恢複。而通過對遊客的采訪和調查,大多數人認為漓江的生态保護較好,但是仍有少數遊客認為漓江生态的原始性因為經濟的發展而受到一定影響,具體表現在遊客的素質良莠不齊,亂扔亂丢的現象屢見不鮮,且景區垃圾桶之間間隔較遠導緻遊客不能及時處理所産生垃圾。
實踐團綜合觀察、采訪和調研結果,為守護漓江生态文化提出自身意見:景區可以通過增設保護漓江生态宣傳語以提升遊客的環保意識;增加垃圾桶的投放量從而保證遊客能及時處理産生垃圾。
本次采訪和調研得到了當地政府、居民及遊客的大力支持,也側面反映出大家在守護漓江的生态文化上達成共識,讓我們齊心協力守桂林青山,護漓江秀水。

實踐團成員采訪和調研當地居民

實踐團成員采訪和調研當地商家

實踐團成員采訪和調研遊客

實踐團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