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隻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裡雪,三軍過後盡開顔。”這是以前隻能依靠想象才能夠在課本裡感受的《七律•長征》,2019年7月15日上午,9728太阳集团首页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興安“尋紅色足迹,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實踐隊為充分挖掘長征精神的曆史内涵和時代價值,緬懷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負重徒步從興安行至紅色名鎮界首。
7月15日清晨團隊成員早早地收拾好行李,穿上紅軍服整裝待發,每個人都背負着沉重的包袱踏上前往界首光華鋪的路途,行李負擔沉重但絲毫不能阻擋成員們為親身感受革命先輩們當年25000米長征的熱情,每個人都精神抖擻,神采飛揚不停歇地往前行走。在沿途的過程中隊伍受到了附近村民熱烈的歡迎,村民們都很親切地跟成員們進行交談,并且為隊伍指路。行至一段路程後,天上下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隊伍依舊不停歇地往前徒步行走,雨逐漸形成滂沱大雨傾盆而下,道路濘泥難以行走,團隊成員絲毫不畏懼退縮,換上雨衣馬不停蹄地繼續前行,難以跨越的路段就減緩步伐,曆經将近四個小時徒步12.6公裡終于到達光華鋪,此時的團隊成員和行李幾乎已經全部淋濕,但是熱情絲毫不減。光華鋪是界首至興安間桂黃公路邊的一個小村莊,位于界首渡口以南5公裡,村北是開闊的水田,另三面是起伏的山丘。此時光華鋪阻擊戰舊址正在修繕,成員們互相攙扶着走至墓碑前,全體為革命烈士默哀三分鐘并獻上白花。
1934年11月25日長征隊伍進入廣西,蔣介石利用湘江天險設置了第四道封鎖線,妄圖殲滅紅軍于湘江東岸,27日紅軍先頭部隊渡過湘江,控制了界首鎮,選定渡江點,架設臨時浮橋,28日三軍團四師在光華鋪一帶設立阻擊戰場,防止桂系軍閥進攻中央縱隊在界首渡江。當日戰争打響,戰場從湘江東岸至光華鋪小山坡一帶,由于無險要地勢可守,四師十團團長沈述清,師參謀長代團長杜宗美等團、營、連級指揮員及戰士千餘犧牲于此。戰鬥曆時短短的三天,紅軍戰士以血肉之軀和大無畏的鋼鐵革命精神,阻擊了數倍于己的敵人多次進攻,取得了阻擊戰的勝利。團隊成員被這段曆史震撼都沉默不語,中國工農紅軍表現出的不畏艱險,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不僅僅表現在界首這場光華鋪阻擊戰中,在紅軍長征的整個戰鬥曆程都有體現,這種精神是廣大青年一輩子不懈努力追求的精神力量。
結束光華鋪的祭奠之後,已經是中午時分,此時天已經逐漸放晴,團隊成員熱情更加高漲,步伐更快地徒步前進,曆經三個小時到達曆史名鎮界首。界首是一座古圩,位于廣西興安縣城以北15公裡的湘江西岸,它是興安、全州、灌陽、資源四縣交界之地,自古就是湘桂走廊咽喉要津,同時也是中央紅軍過湘江時最重要的渡河點,它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興安北面的湘江邊上,美麗的湘江賦予了這座千年古城鮮活的靈氣和生命力。走入界首古鎮老街上,街上的商鋪大都用青磚、木材和夯土修築,有的鋪面前有許多舊石墩,青磚砌成的牆上留有記事碑,仍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古建築群,仍然可以領略那段曾經輝煌的曆史故事。附近的居民們都特别熱情地歡迎隊伍來到界首進行參觀,其中界首鎮中心校的負責人還為團隊提供了當天晚上的住宿環境,團隊成員對負責人都表示強烈的感謝,當天晚上團隊入住界首鎮中心校的兩間宿舍。
1934年至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經曆的二萬五千裡長征是人類戰争史上的奇迹,中國共産黨在二萬五千裡長征中創造的革命精神是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現,是保證我們革命和建設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強大精神力量。在行走中探尋紅色記憶,風雨徒步裡領略長征精神,學習對革命理想和事業無比的忠誠、堅定的信念,不怕犧牲、敢于勝利的無産階級革命樂觀主義精神,顧全大局、嚴守紀律、親密團結的高尚品德,堅忍不拔,自強不息,勇往直前。

實踐隊在路上(一)

實踐隊在路上(二)

隊員在光華鋪阻擊戰烈士墓前默哀

隊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