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活動

學生活動

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生活動 >> 正文

【實踐隊·長征行】拂去曆史塵埃,播撒革命火種

作者:馬文碩/李楚楚   編輯:馬文碩.   發布時間:2019-07-18 11:18   閱讀次數:[]

717日上午,9728太阳集团首页土木與建築工程學院興安尋紅色足迹,走好新時代長征路實踐隊界首出發坐車前往興安縣華江瑤族鄉,在華江瑤族鄉中學裡面搭建一個臨時住所,中午從中學出發徒步前往湘江戰役舊址千家寺紅軍标語樓探訪紅軍标語遺迹現狀,挖掘标語背後的故事再從華江中學後山,一個叫打靶場的山上去往紅軍烈士紀念塔,曆經兩個多小時到達朱德指揮部舊址——衡州會館,臨近天黑之時徒步下山。

主席曾說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途中,紅軍每到一處就會留下傳播革命思想的宣傳标語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宣傳标語是紅軍團結群衆、鼓舞鬥志、瓦解敵軍的重要武器。來到千家寺紅軍标語樓,标語樓是個兩層的寺廟小樓,據當地上了年紀的老人說道,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突破湘江後,曾在千家寺短暫停留宿營,并在樓上牆壁上書寫宣傳革命道理、鼓舞人心一系列标語,但是後面紅軍離開後,國民黨追到這裡,當地人民為了不讓國民黨反動派發現這些痕迹,給牆重新刷了一層石灰遮擋住标語才得以保存下來,随着時間的流逝,紅軍樓遭受風雨的侵蝕,外面的那層石灰逐漸掉落下來,當地的居民才發現紅軍标語遺迹。留存下來的标語也因年久而逐漸消逝,很多字已經模糊不清,隐隐約約才可以看到“紅軍是工農自己的軍隊”、“打倒屠殺工農的國民黨”這樣的标語,所以如今仍然保留下來的紅軍标語更顯彌足珍貴。

從紅軍标語樓爬山來到紅軍烈士紀念碑,看到的是一長排的花崗岩台階,在兩旁松柏的映照下,時刻彰顯着莊嚴、肅穆。從山腳走過台階來到高聳雲端的漢白玉紅軍紀念碑,碑兩旁的石柱上面寫着“緬懷英烈豐碑永固,日月同輝浩氣長存”,碑上面刻着“紅軍長征烈士永垂不朽”十個大字,威嚴聳立,下面是刻有紅軍長征過華江的曆史。據當地居民的介紹,這是紅軍長征時,遭受國民黨追擊,一個紅軍戰鬥中與軍隊走散,受傷又饑又渴,尋找當地居民求助,而他恰好尋找求助的是一個當地的地主,地主趁紅軍戰士晚上休息時命令其他仆人将他活埋,後面當地人民為了紀念他建造了紅軍紀念碑,讓他長眠在陵園。黑色的大理石紀念塔座鑲嵌着碑志全文,這既是為了祭奠将鮮血和生命揮灑在華江境内的紅軍英魂,也是為了紀念紅軍長征這一極具曆史紀念意義的事迹。

團隊爬山曆經兩個多小時來到衡州會館,隻看外表,它就是一棟挂着“衡州會館”四個繁體字的古樸木制樓房,也是紅軍長征時候的朱德指揮部舊址,團隊在參觀時附近的一位老人走過來講解,她介紹她自己原來是桂林全州縣人,原全州縣隸屬湖南省,與廣西接壤,長征時期為了促進廣西與湖南之間的平衡發展,許多人被分配過來修建水壩,也由于時局的不穩定人民四處流動,所以各地的人搬遷移動,衡州會館在當時就相當于一個老鄉同盟會,同一個地方的人就會在那聚會,老人還說到當地有很多從全州過來的居民,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被分配過來修建水壩的人,二是時局波動搬遷的人,三是由于嫁娶。跟老人聊完,團隊成員伴随着落日的餘晖下山,在路上遇到一個村莊正在放映電影,村裡的居民聚集在那一起觀看一部地道戰的電影,團隊路過的時候老鄉都熱情地打招呼,成員們上前熱情地回應,詢問放映人員為什麼定期要播放戰争時期的電影,她給我們介紹說道,這條道路是當時紅軍長征走過的道路,所以當地居民特别注重紅色文化的發展,一是為了感謝紅軍為現在和平安定所做的貢獻,二是為了宣傳紅色文化,讓年輕一輩也能夠了解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傳承他們的革命精神。下山的一路老鄉都在熱情跟團隊成員打招呼,成員們也在熱情地回應,直到天黑才回到華江瑤鄉中學。

在重走紅色路途中拂去曆史的塵埃,發掘長征軍旅中珍貴的紅色文化,紅軍長征途中播撒的革命火種,在當年照亮了貧苦大衆翻身的奮鬥路現如今成了長征文化中不可磨滅的精神财富,作為新一代青年,繼承和發揚革命精神是義不容辭的責任

實踐隊抵達紅軍标語樓

實踐隊抵達衡州會館

隊員向烈士紀念塔默哀